

Events
(for Family Matters from
Chinese-speaking Backgrounds)
家庭问题
线上
成长支持小组
FREE ONLINE SUPPORT GROUP
for Family Matters from Chinese-speaking Backgrounds
2025年上半年
家庭问题线上成长支持小组系列活动
活动安排
CHEWellbeing在每月的第三个周一举办免费的公益性线上成长小组活动,为家长们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我们热情地欢迎您参加每月一次公益性线上支持成长小组。
注:本小组的主要议题将围绕青春期的孩子(7-12年级)也欢迎其他年龄段家长参加,包括小学高年级和大学生家长; 本小组不讨论婴幼儿养育问题。
日期:2月17日 | 3月17日 | 4月21日 | 5月19日
时间:4:00PM - 5:30PM 北京
6:00PM - 7:30PM 墨尔本
形式:线上(ZOOM)
费用:免费,需提前注册
注:线上支持小组的会议形式为互动讨论,参加者需打开摄像头和音频
2月17日:养娃到底在养什么?(已结束)
Raising Children: What Are We Really Nurturing? (Past event)
我们曾是被养育的孩子,而后又以父母的身份去养育子女。养娃,究竟意味着什么?除了血缘与社会责任,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养育”这一概念?养育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它是否有明确的目的? 在这次小组讨论中,我们将一起探讨: 父母给予了我们什么?哪些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哪些又是我们选择摒弃的? 你正在创造的养育环境,真的符合你的价值观吗? 如何在养育过程中保持觉察,塑造更符合初心的亲子关系?
3月17日:分析“父母”这个“角色”(已结束)
Making Sense of Parenting Roles (Past event)
人生如舞台,我们在其中扮演着多个角色:子女、学生、朋友、同事……其中,唯有“父母”这一角色是终生的。当我们步入这一身份,它意味着什么?我们背负怎样的期待?是谁为我们喝彩,又是谁对我们评判? 在这场人生大戏中,父母这一角色是否有它的高光时刻和情感铺垫?它如何与我们人生中的其他角色相互交织?在责任与自我之间,我们如何理解、塑造并演绎这一角色? 在人生舞台的间隙,让我们一起探讨: 作为“父母”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塑造这一角色? 期待、认同与挑战:谁在定义“好父母”? 父母角色的生命周期 如何在角色中突破与成长?
4月21日:家庭冲突的漩涡(已结束)
Behind and Beyond Family Conflicts(Past event)
家庭,本应是温暖的避风港,却往往也是冲突最频繁发生的地方, 爱的倾注,也往往带来深深的痛。 从代际观念的碰撞到个性与文化的差异,从期待的落差到沟通的误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如何产生?矛盾的本身和处理方式,家庭氛围又对孩子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在本次互动交流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家庭冲突的根源——价值观、个性、文化差异 代际矛盾的本质 家庭成员之间的竞争与亲密并存的复杂关系。 如何面对冲突
5月19日:养育孩子需要整个村庄吗?
Do We Still Need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Our Children?
英文中有一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这句话是否仍然适用于当今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环境?
在本次讨论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
养娃的核心支柱是什么?家庭意外的支柱在哪里?其功能,局限,怎样启用,如何演变?
-
独自承担和责任共享的优劣
-
不同的时空和文化中家庭与村庄的共存和互动。
-
审视自己的养育模式
CHE在9-12月中每月的一个周三举办关于家庭问题的免费公益性线上成长小组活动,为大家提供一个关于婚姻情感,育儿,原生家庭等的交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欢迎您的参与!
日期:9月3日|10月15日|11月19日|12月19日(周三)
时间:6:00PM - 7:30PM 北京
8:00PM - 9:30PM 悉尼
形式:线上(ZOOM)
费用:免费,需提前注册
注:线上支持小组的会议形式为互动讨论,参加者需打开摄像头和音频
2025年下半年
家庭问题线上成长支持小组系列活动
活动安排
9月3日(周三):
我的家庭好像有点不一样
你是否曾在反思生命中重要关系的时刻,突然意识到:
父亲、母亲、伴侣、孩子,甚至是自己——
似乎有很多地方“不太一样”?
你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我是不是想多了。”
但那个念头一旦浮现,便挥之不去。
你开始用这个角度重新观察他们(或自己)的一言一行。
偶尔他人的一句质疑,都会让你心潮起伏。
那种无法言说的困惑,悄悄地、隐隐地刺痛着内心。
这一场讨论,诚邀那些正在经历困惑、焦虑与自我怀疑的你,
一起在安全与理解中,照见那个“不太一样”的自己与他人。
10月15日(周三):
扮演父母角色的孩子
你已经在努力承担“母亲”或“父亲”的角色,
但有那么一刻,是否突然觉得,自己其实还是个孩子——
一个充满委屈、怨气、孤立无援的孩子?
这场心理剧式的讨论与探索,邀请你走进那些内在角色的切换与冲突。
我们将通过角色扮演与分析,看见这些“内在小孩”如何在不同时空中浮现与演变。
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那些童年的体验,正悄然影响着你今天的情绪、反应与养育方式。
11月19日(周三):
多子女家庭
当家庭迎来第一个孩子,从心理学角度看,家庭也从“二元系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组”与“团体”。
而当第二个孩子出生,原本的亲密关系网络也变得更为复杂与多变。
时间、空间、注意力、耐心与爱,都变得稀缺而宝贵;
“公平”与“宽容”也时常经受考验。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种感受:
每个人都需要你,但你却感觉快被耗尽?
这场线上小组,特别为那些来自多子女原生家庭,或处于两个孩子以上的自建家庭中的你而设。
欢迎你来分享经验、交换智慧,也给自己一个安全的空间,释放那些积压在心里的情绪与辛酸。
12月19日(周三):
当父母一方缺席时……
无论是因为分居离婚、长期出差、情感疏离,还是其他原因,父母其中一方的缺席,都会在家庭中留下的一段空白。
缺席,对伴侣意味着什么?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当下的遗憾,还是未来关系的隐患?
如果你更多时间在孤独地担当起这段旅途职责,在成长和收获的欣慰之外,是否也充斥着疲惫、愤怒与无力感?
这场讨论为在自身成长中经历过父母一方缺席,或者正在经历“独自走在养育路上”的父母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在这里,你会遇到其他有相似经历的人,一起分享人生路途的艰辛和应对策略。
Before Joining
加入家庭问题线上支持小组之前:
-
提前注册:注册后会收到Zoom系统的确认邮件以及活动提醒。(注:无短信或微信提醒功能)
-
准时性:为确保参与者的最佳体验,活动开始后10分钟将不再接纳新人入组,请尽量不要迟到啊。
-
隐私与安全:建议您使用昵称或小组名(而非真实姓名)入组,不在活动中透露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
摄像头开启:为保持小组的安全感和连结感,所有参与者需全程开启摄像头。
-
保密性:所有小组成员应尊重保密原则,讨论内容仅限于小组内部。禁止录音录像。
-
局限性:本小组旨在提供支持与成长的空间,不可替代个体心理辅导和治疗等专业服务,也不适用于紧急情况。
During the Session
加入家庭问题线上活动之后:
-
有序开场:每次活动将以一个主题开场,帮助参与者暖身和聚焦。-
-
热身活动:通过互动活动或讨论增进连接,让成员在融洽的氛围中互相了解。
-
引导式讨论:带领者会邀请组员提出其希望本次活动讨论的问题,例如沟通困难,社交障碍,情绪管理、缺乏动力,早恋,网瘾等。小组专业代领人引导组员的分享和回应,并进行专业的点评。
-
互动的形式:根据小组的兴趣,带领者可能会设计一些模拟的情境,鼓励大家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帮助大家在沉浸式的环境里获得新的认知和洞察。
-
自由分享:分享的过程是一个梳理自己的思绪,练习表达,相互启发,增强小组连接的过程。您只需分享自己感到舒适的信息,分享始终是自愿的。
-
收获与反思:每次活动结束时,带领者会鼓励成员反思并分享自己的关键收获,以强化学习和成长。
What Is Likely to be Discussed
小组会讨论什么内容:
每次小组活动有一个“主题”,但不仅仅局限于预定主题,会根据小组成员的当日需求灵活处理,确保讨论的问题与组员息息相关,每人均能有所收获。
Common Discussion Topics
常见的小组讨论主题:
情绪管理,社交问题,内驱力,家庭矛盾,原生家庭,亲密关系,重大变故,选择和决策,丧失和哀悼,创伤与创伤后成长,中年危机,生存意义等。
PAST EVENTS - 2024
往期活动
Home from a Child's Perspective
从孩子的视角看待家庭 (已结束)
通过温馨的互动练习和角色扮演,家长们将有机会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体验他们对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彼此之间的关系、孩子与爷爷奶奶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甚至是父母在孩子眼中与工作和朋友的关系。 这一旅程将帮助家长更深入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触及孩子潜意识中的情感需求。我们还会引导家长一起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重温原生家庭中的酸甜苦辣。 让更多的理解、关爱与宽容融入今天的家庭生活,创造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日期:11月19日 时间:4:30PM - 6:00PM(北京) 7:30PM - 9:00PM(墨尔本) 形式:线上(ZOOM) 费用:首次参加免费,多次参加采用自愿付费原则
Inside the Teenage Mind
换位思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已结束)
为什么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似乎越来越少? 为什么孩子对我们满满的爱与付出似乎不再珍惜?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通过角色互换的沉浸式体验,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可能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恐惧、焦虑、喜悦和期望。我们会一起尝试理解他们对家庭、学校、朋友的感受,他们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以及他们肩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孩子们如何为即将到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以及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面对“被需要感”的逐渐减少。 只有真正触碰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给予他们深刻的理解与支持。 日期:12月3日 时间:4:30PM - 6:00PM(北京) 7:30PM - 9:00PM(墨尔本) 形式:线上(ZOOM) 费用:首次参加免费,多次参加采用自愿付费原则
Family of Origin vs. Family of Choice
原生家庭与自组家庭的碰撞与融合(已结束)
作为家长,您是否曾在某个瞬间突然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中延续了原生家庭某位长辈的理念和做法,或者在内心深处,一直努力想与这些做法抗衡? 原生家庭深深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塑造了我们最初的感受、思维与行为方式。这些早期的经验常常悄然成为我们在自己家庭中处理育儿问题时的参考,甚至是无形的模板。每当看到自己的言行中参入父母的影子,您是否感受到那股不可言喻的情感交织,既熟悉又复杂? 如果这些问题引发了您的思考,欢迎您加入我们本学期的第二次家长线上支持小组活动,帮您梳理和觉察原生家庭与自建家庭的模式与习性,帮助您在育儿路上更加温柔而坚定地陪伴孩子。 日期:11月5日 时间:4:30PM - 6:00PM(北京) 7:30PM - 9:00PM(墨尔本) 形式:线上(ZOOM) 费用:首次参加免费,多次参加采用自愿付费原则
Online Support & Growth Group
for Parents of Adolescents (Mandarin)
家长线上心理支持与成长小组
如果您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也许您和孩子都正在经受种种难题的考验。
很多家长和家庭面临的问题都具有共性。CHE Wellbeing 和安娜公益联合举办“家长心理支持与成长线上小组”活动,旨在通过小组讨论,希望您更加了解自己和理解孩子,更好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也为您的自我探索和成长提供支持。
(点击播放影片)

也许您的孩子:
-
在学校有过激的语言或行为被老师数次警告
-
沉湎电子游戏,对其他活动毫无兴趣
-
独来独往,不愿意交朋友,或者交不到朋友
-
早恋
-
与父母很少沟通
-
有撒谎,懒惰,甚至厌学等行为
-
注意力很难集中,或经常感觉精力不足
-
难以适应生活环境(学校和家庭)的变化
-
自己认为可能有些心理问题
-
已经在进行诊断或接受心理辅导
也许您:
-
希望孩子能改变TA的一些行为,无奈多方敦促,收效甚微
-
与孩子的沟通出现出现明显的裂痕
-
经常会对孩子产生愤怒又无从下手的情绪,自己也倍感焦虑和痛苦
-
感觉越来越不理解孩子的世界,与孩子的距离在拉远
-
有语言文化障碍,与孩子学校老师的沟通不畅
-
近期经历了重大生活变故(如移民,家庭重组,丧亲,疾病等)
-
您的配偶长期加班,出差,或两地分居,很少关注孩子
-
您认为孩子可能有些心理问题,正在犹豫是否去做进一步的诊断
-
虽然孩子已经在接受心理辅导,但您不大确定效果

以往公益性小组疗愈讨论主题:

Counsellor & Psychotherapist
PACFA 执业注册号No. 30419
Psychotherapy & Counselling Federation of Australia (PACFA)
澳大利亚心理治疗与咨询行业协会
Cecilia Fan
Cecilia在取得澳洲心理咨询师从业执照之前,已经拥有两个硕士学位 (墨尔本商学院的MBA和麦考瑞大学的应用金融硕士)。Cecilia拥有政府部门,商业咨询和教育领域的三十年的工作经验,她接受过聚焦疗法 (Focusing Therapy)、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 Focused Therapy)、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解决方案聚焦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和心理剧 (Psychodrama) 等多种疗法的培训。
Cecila曾担任Wesely College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 担任为学生提供和一对一自选,心理健康教学的工作,并开始为家长提供在线心理支持小组服务。Cecilia的丰富的生活工作阅历,坚实的专业背景,以及作为三个跨文化的孩子的母亲,让她对成长和教育具有独特的见地。
Join the Community
随时获得CHE Wellbeing最新活动资讯!